“永和永和”
2025永和书社艺术展
主办单位
中共岳阳市委宣传部
中共岳阳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湖南省书法家协会
承办单位
岳阳市文化旅游广电局
岳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执行单位
岳阳市美术馆
岳阳市书法家协会
永和书社
中国美术学院湖南校友会
岳阳致公书画院
策展人
萧文飞
执行策展
王 伟 史向琼 刘康乐
展览时间
(按年龄排序)
魏广君/姚启舸/王云飞/孙晓霞/黄 云
赵文洁/萧文飞/司马新义/胡紫桂/文雨浪
王祥北/李宏伟/陈文明/王 伟/朱友舟
李宏伟
先后就学湖南科技大学美术系,福建师范大学,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书法院研究生课程班。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南美术出版社特约编辑、北京荣宝斋出版社特约编辑、岳阳市书协第七届主席团委员、永和书社社员、湖南潇湘书画院书画家。《经典碑帖集字创作蓝本》系列与《临摹与创作》系列(荣宝斋)的编著者。
文同诗《凝云榭晚兴》 行草 180 x 97cm 2025年
行伴永和
李宏伟
永和七子
中师求学时,立新兄是同乡,亦是师兄。每到周末,常携我去新华书店转一转。新到的碑帖,他总先拣出几本推荐与我,一边翻,一边讲王羲之的线质如何遒美,米芾的笔意何等飘逸,汉隶又是怎样的古朴敦厚。我与书法的缘分,大抵便是那时结下的。
工作之后,公余之暇,几乎都耗在笔墨上。从初学至2000年,算来整十年。其间虽两度入选市级书展,心底却总觉像是在暗夜里摸索,不得要领。转机在2000年2月,经朋友引荐,识得肖文飞、王祥北、文雨浪、王伟、王翔五位同好,就此加入“永和书社”,成了第六位社员。
杨万里诗《怀古堂前小梅渐开》 行书 180 x 97cm 2025年
书社每两周聚一次,地点多在王伟或王翔的工作室。初时规矩不严,各人带些临摹的功课或新近的习作,围坐一处,评点得失,气氛甚是融洽。谁有见解,便直言不讳,尤其是用笔的起收使转,几番研讨下来,于我触动最深。从前写字凭感觉,自此才晓得讲究“理”与“法”,算是入了正道。
日子久了,活动的章程也渐渐定了下来。众人商定,推行“轮值执事制”,每人管半年,负责通知时间地点、安排学习内容、主持活动,还要找人记下研讨的点滴。每逢集会那日,于我便如过节一般——去时揣着几分期待,归来时满是踏实的满足。有时在书斋独自临帖,夜已深沉,想起社员们的书斋里或许也亮着灯,笔耕不辍,心里便暖暖的。这般学习,自觉而快活,原是不必旁人催促的。
《陈与义诗》 行草 226 x 46cm 2025年
那时大家都认一个理:学书的进境,总要在展事上见分晓。全国第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文飞、雨浪的作品入了展,王翔与王伟的也选上了。书社由此渐渐被人留意。2000年8月,为了再往前迈一步,也为了给大伙鼓鼓劲,一致决定年底在岳阳市图书馆办个展。筹备期间,小飞老弟的字颇见功力,学院派的笔法纯正,社员们都爱他的才情,便邀他入社,社员成了七位。展名也改作“永和七子首届书法篆刻展”。这一展出,书社竟被推到了岳阳文艺的风口上,“永和七子”的名号,在湖湘文艺界也渐渐有了些声响。
《唐碑 ˙ 云叶》七言联 行书 180 x 23cm x 2 2025年
办展的钱是大伙凑的,各有各的差事。我略通美术设计,便揽下画展标的活,连着两个通宵,手绘了出来。文飞兄则用宋体写了展标的文字。开展前,七人穿着正装,在这手绘的展标前合了张影,倒成了日后常被提起的一段纪念。
自那以后,七子在集会、看展、办展、投稿中慢慢打磨,又陆续在长沙市博物馆、湖南省图书馆、天逸艺校办过展,名气越来越响,文艺界也多有认可,竟成了当地学书法的人心中的标杆。后来书社又添了陈希、陈文明、崔向君等十三位同好,有的精书法,有的擅篆刻,有的工绘画,有的长于治学,各有千秋。人多了,聊起艺术来,眼界也宽了不少。
欧阳修诗《雨后独行洛北》 行草 226 x 46cm 2025年
自制光碟
书法这门手艺,妙处全在笔毫的提按使转之间,只可意会的地方太多。为了把众人对笔法的理解和习作留存下来,书社便想着做一张《永和书社》VCD。采录、编辑、设计的活儿归了我,配音请了国家级普通话评委周求知老师。碟子里加了三维动画的片头片尾,做得像模像样,连岳阳电视台的编导都赞了几句。借着书社的名气,这光碟竟成了书友们争着收藏的物件。后来崔向君、陈文明两位也照这个样子,托我做了他们的个人专集。
范仲淹诗《送韩渎殿院出守岳阳》 行草 180 x 97cm 2025年
北上之路
书社初创时,社员们有的做些教培营生,有的在体制内任职,日子还算安稳。最乐呵的,是哪一位入了展、获了奖,一声招呼,大伙便寻个馆子,小酌几杯,说些掏心窝的话。文飞兄常念叨“人类的终极目标”,那时只当是席间的闲话,没承想他竟先辞了国企的好差事,跳出舒适圈,与崔向君同赴北京,投到中央美院王镛教授门下,读书画印硕士研究生课程班。他每次回岳阳,席间谈起央美的艺术理念,都让我们耳目一新。
后来文飞考上了央美博士,祥北也索性买断工龄,苦读两年,以同等学力考了首都师大的书法硕士。接着,史向琼、晏小飞、王翔相继进了中国书法院的高研班,脱产深造。他们学成归来,谈起艺术的见解,常颠覆我们过去的认知,令人震动。这般一来,剩下的人也动了北上的念头。2008年9月,我与王伟、赵文洁终得如愿,入了中国书法院第四届高研班,亲耳听过王镛、沃兴华、石开诸先生的教诲。书法院的导师们见解各异,有时甚至针锋相对,教学却不拘一格,包容得很。百十来号同学性情相投,一起写字、打球、喝酒、逛书店、看画展,日子过得热热闹闹。那一年的脱产学习,才让我真正想明白:书法究竟是什么?自己的路该往哪里走?如今十八年过去,当年的同学里,不少读了博士,成了国家级书画双会员,几乎人人都是中书协会员,还有几位成了地方书协的带头人。
《古诗二品》 行书 70 x 24cm x 2 2025年
那次深造的影响,不止在艺术上,于我整个人的认知都有触动。后来又咬牙去了清华美院,先学魏广君的金碧山水,再学杨国平的意象山水,各学了一年。魏老师的勤奋与造型功夫,杨老师的随势生发,都让我打心底里佩服。从魏老师那里,悟得写竹的诀窍,晓得如何让画面有时代气息;跟着杨老师,才学会了如何顺着笔墨的走势,画出一幅像样的山水。
更叫人欣慰的是,湖南理工的一群大学生,受了书社的影响爱上书法,后来考到首师大,一路读到博士,留在北京工作。其中赵鹏辉博士,最初是在我工作室启蒙的,如今有这番成就,我也与有荣焉。
《细数 ˙ 缓寻》七言联 行书 180 x 53cm 2025年
国展之梦
2001年,我的字得了湖南省第三届“国宾之星”书坛新人新作展三等奖,还入了首届湖南省简帛书作品展和湘港百人展。但全国性的大展,却屡屡碰壁,渐渐没了底气。社员们总劝我:“你的基本功扎实,不过是差些运气。”
2005年我轮值执事,主持研习董其昌书风。午休时在办公室写了两幅条屏,自己瞧着还行。截稿日快到了,匆匆投了出去,其中一条的边角还不小心折了,也顾不上修补。没成想竟入了第五届全国书坛新人新作展,祥北兄还拿了奖,赵文洁兄也入了展。文洁兄打电话来报喜时,那股子兴奋劲儿,至今还记得清清楚楚。
《墨竹图》 国画 35 x 138cm 2025年
2010年以后,全国书展渐渐多了些商业气,作品讲究花哨的制作,我不大喜欢,便歇了投稿的念头。直到2016年,第八届全国书坛新人展要求入围者面试,倒勾起我的兴致。截稿前一晚,找了张旧纸写了幅字,机器拓印了投出去,居然中了,还去北京参加了面试——三百多人在一个大屋子里挥毫,那场面,也算开了眼界。
第十三届全国书法篆刻展截稿前,我偏偏犯了痛风,本想放弃,紫桂兄、王伟兄、姚启舸兄接连打电话来催,劝我再试试。忍着脚痛,在八尺白纸上写了杨维桢的《送客洞庭西》,只写了两遍便作罢。最终竟能入展进京,一半是运气,或许也因我素来不喜欢在形式上做文章,只重日常的积累,落笔时讲究自然的节奏吧。
《古诗两首》横幅 行书 35 x 138cm 2025年
结语
永和书社于我,从来不止是二十来人的书法社团。它是心底的精神图腾,是无形的支柱,像一双有力的大手,推着我往前走,让我不断琢磨:艺术该怎么做?教育该怎么搞?路该怎么选?还有文飞兄常说的那个“人类的终极目标”,这些年也常在心里打转。
展览推介
展览地址
岳阳市美术馆
1/2/3展厅
推荐阅读
请点击下方文字或图片查看详细内容
永和书社 大事记
“永和永和”——2025永和书社艺术展
“永和永和”——2025永和书社艺术展
我馆谈汩展览海报设计入选2023中国博物馆美术馆“年度十佳”!




我馆王峰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19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初评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