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美展讯 | “红土地上的绿色”——李占卿绘画创作40年作品展

主办单位:湖南省美术家协会 岳阳市文化旅游广电局 岳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协办单位:岳阳市书画院 岳阳市美术家协会

开幕时间: 2024.05.28 10:00am

开幕地点:岳阳市美术馆一楼大厅

展览时间:2024.05.28-2024.06.30

展览地点:岳阳市美术馆一、二、三展厅

展览内容

01.gif


1.png



红土地上的绿色


李占卿绘画创作40年作品展


GREEN IN THE RED LAND

Exhibition of Li Zhanqing's

40 years of painting creation

                           


主办单位 | Organizer

湖南省美术家协会

岳阳市文化旅游广电局

岳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学术支持 | Academic support

湖南省油画学会

湖南省油画风景研究会

执行单位 | Executing units

岳阳市美术馆

协办单位 | Co organizer

岳阳市书画院

岳阳市美术家协会


展览时间 | Exhibition Time 2024.05.28-2024.06.30

展览地点 | Exhibition Address 岳阳市美术馆1/2/3展厅

开幕时间 | Opening Time 2024.05.28 10:00am

开幕地点 | Opening Address 岳阳市美术馆1楼大厅

  划 Chief Planner 戴剑

   | Curators 王峰 唐新宇

策展助理 | Curatorial Assistant  万琴

展览统筹 | Exhibition Coordination 王伟 史向琼

书籍装帧 | Book decoration 刘康乐

视觉设计 | Visual Design 谈汩

公共教育 | Public Education 范菽

信息技术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邹时丰

典藏保护 | Collection Protection 王蒙黎

行政管理 | Administrative staff 潘艳丽 李燕 刘元






      策展词  Curating words




李占卿绘画创作40年就是一部个人美术史的构建与生成的历程。从乡土绘画出发到关注现实主义题材,再到现代形式语言的探索及表达,很难用某种单一的艺术风格来定义他的创作类型。他的创作总是与时代紧密结合,反映了所处时代背景下个体和群体的精神状态。同时,他的作品还充满了浪漫主义气息和审美理想,在内容和形式达到了一个高度的和谐与平衡。
李占卿在学院中成长,过人的天赋和勤奋让他早年就在创作领域崭露头角。大三期间深入少数民族地区考察归来后创作的《山泉》即获湖南省首届少数民族美术作品展二等奖,毕业创作《进城》入选1982年湖南省美术作品展。他善于自我学习、自我成长,从各个艺术流派中汲取养分,结合地域特色,逐步形成个人风格,大学毕业后的《乡土》系列是李占卿在青年时期对艺术的探索之路。在这个时期,我们不难看出立体主义和国内方兴正艾的伤痕美术与乡土绘画对李占卿的影响。这个系列的作品在形式与内容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有效的探索,《等车》、《甜》、《三个猎鱼人》、《你早》、《天上有朵黄云》等作品多次入选湖南省重要美术作品展。青年时期的李占卿有着敏锐的艺术嗅觉、果敢的创作能力和对艺术发展方向的有效判断。
步入90年代,李占卿开始关注现实题材,艺术家特殊的成长经历和改革开放后中华大地上蓬勃昂扬的生活气息催生了《红土地》系列和《长廊》系列的创作。1990年,李占卿创作的一件反映“退休老干部”休闲生活场景的《午后的门球赛》入选第二届中国体育美术展,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红土地》系列让李占卿保持了20年的创作激情,这背后是他对现实生活的倾诉和血液中红色基因的流淌。而在《长廊》系列中,他把晨练这一独特现象和中国传统的建筑元素——“长廊”重构在一起,表现了当时人们在精神追求方面的多元选择与困惑。从时间线索上面,我们发现《红土地》系列和《长廊》系列几乎是一个平行的创作期,它们在创作上交织在一起,彼此相通互补,从而扩大了作品内容的外延。李占卿通过现实主义题材的表达,再现了这一时期特定人群的精神状态,《红土地》系列和《长廊》系列作品不仅仅在全国的重要展览中屡屡展出、获奖,同时也标志着李占卿艺术创作迈向了成熟。
《碎片》系列是李占卿在步入中年之后的艺术沉淀,是他深入思考直面绘画本体的成熟表达。从发现古陶瓷碎片这个极具东方意象的文化载体到充满现代审美意味的表达,他在这一系列中反复探讨了传统文化和当代观念共同糅杂在一起形成的文化现象。《碎片》系列从早期对绘画的本体探索逐步过渡上升到对传统文化的当代转换的艺术构建中来,所以李占卿对艺术的探索是不断地在变化中去寻求的对艺术本体认知的平衡,这种不断上升的观念和技术在李占卿的创作中突破整合,形成的一种全新的自我图式,这种图式清晰有力、面貌突出,是李占卿艺术创作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因此它具有极大的创造力和学术价值。
艺术发展到今天,呈现出风格迥异,千姿百态的多元面貌。长期关注现实题材的李占卿也积极从艺术的本体和自我表达的需要出发,不断打破自己的表达边界。他的兴趣在于不断地去探索不同的材料技法和不同的表现形式从而对那个“真我”做出的呼应。在这个过程中,他更多的是去享受艺术创作带来的自由与释放。在他的《秋色空濛》系列、《隐隐青山》系列、《地戏》系列和《纸本》系列中,我们能够感受到李占卿善于用不同艺术创作方法和观念去转换他的即时感受。这种轻松自如的状态下,对人文精神的追问主导了他近年的创作,这也许是李占卿对艺术的再次出发与追寻。

李占卿的绘画艺术牢牢扎根在红色的沃土上,他用饱满的理想浇灌着绿色的希望,他的作品如同大地上蓬勃生长的植物,品种多样、交相辉映。纵观李占卿40年来的艺术创作历程,如同在高原上不断地攀爬一个个的山峰,他精神饱满,韧性十足,面对未来,李占卿依然有着更高的目标和追求,在此,我们共同期许他的创作在这片红土地上结出更大的硕果!


策展人/ 唐新宇
2024年5月8日

(上下滑动查看)




The 40 years of Li Zhanqing's painting creation is a process of the construction and generation of his personal art history. It is difficult to define his creation type with a single artistic style which starting from countryside painting, focusing on realistic themes, exploring and expressing modern formal language. His works always combine with The Times closely, reflecting the mental state of the individual and the whole under the back ground of The Times. At the same time, his works are also fullof romantic atmosphere and aesthetic ideals, achieving a high degree of harmony and balance in the content and form.

Li Zhanqing grew up in the academic atmosphere, and his talent and diligencemade him stand out in the field of creation at an early age. During the junior year, hispainting, the Mountain Spring created after returning from an in-depth investigation inminority areas won the second prize of the First Minority Art exhibition in HunanProvince. His graduation creation, the Entering the City was selected to exhibit the1982 Hunan Art Exhibition. He is good at self-learning and self-growth, drawing nutrients from various artistic schools, combining with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gradually forming his personal style. After graduating from the university, the representative of Li Zhanqing's exploration of art in his youth is the series of Native Land. In this period, it is not difficult for us to see the influence of Cubism, domestic scar art and countryside painting on Li Zhanqing. This series of works have made many effective exploration in many aspects in the form and content. The Waiting for the Car, Sweet, New Green, Red Brick Kiln, Good Morning, There is a Yellow Cloud in the Sky and other works have been selected in Hunan Important Art Exhibition. In his youth, Li Zhanqing had a keen sense of art, bold creative ability and effective judgment of the direction of art development.

In the 1990s, Li Zhanqing began to pay attention on realistic themes. The artist's special growth experience and the vigorous life atmosphere on the land of China 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gave the birth to the creation of the series of Red Earth and the series of Long Corridor. In 1990, Li Zhanqing’s creation Afternoon Meridian Game which was a reflection of the retired veteran cadres leisure life was selected in the second China Sports Art Exhibition. Since then, his creative inspiration has been out of control. The series of Red Land let Li Zhanqing maintain 20 years of creative inspiration, which is behind his real life and the flow of red genes in the blood. In the series of Long Corridor, he reconstructed the unique phenomenon of morning exercise with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architectural element - long corridor, showingthe multiple choices and confusion of people in spiritual pursuit at that time. From the time sequence, we find that the series of Red Earth and the series of Long Corridorare almost created in a parallel creation period, and they are intertwined in creation and complementary to each other, thus expanding the extension of the content of the work. Through the expression of realistic themes, Li Zhanqing reproduced the mental state of certain people in this period. The series works of Red Earth and Long Corridor were not only exhibited repeatedly and won awards in many important exhibitions across the country, but also marked the maturity of Li Zhanqing's artistic creation.

The series of the Fragments is Li Zhanqing's artistic precipitation after entering middle age, and it is a mature expression of his deep thinking and facing the painting noumenon. From the discovery of ancient ceramic fragments, a cultural carrier with oriental images, to the expression full of modern aesthetic meanings, he repeatedly explored the cultural phenomenon form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contemporary concepts. The series of Fragments has gradually transitioned from the early ontological exploration of painting to the artistic construction of the contemporary transform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Therefore, Li Zhanqing's exploration of art is constantly seeking the balance of the cognition of art ontology in the process of change. Such rising concepts and techniques break through and integrate in Li Zhanqing's creation, forming a brand new self-schema. It is an important milestone of Li Zhanqing's artistic creation, so it has great creativity and academic value.

The development of art today shows a different style, a variety of features. Li Zhanqing, who has been concerned about realistic themes for a long time, also constantly breaks the boundaries of his own expression that started from the noumenon of art and the need of self-expression. He is interested in constantly exploring different material techniques and different forms of expression in order to respond to the "true self ". In this process, he is more to enjoy the freedom and release brought by the artistic creation. In his series of The Autumn Scenery, Hidden Mountain, Local drama and Paper, we can feel that Li Zhanqing is good at using different artistic creation methods and concepts to transform his immediate feelings.In this relaxed state, the pursuit of humanistic spirit dominated his creation in recent years, which may be Li Zhanqing's departure and pursuit of art again.

Li Zhanqing's painting art is firmly rooted in the red fertile soil, and he irrigates the green hope with full ideals. His works are like thriving plants on the earth, with diverse varieties and mutual glow. Looking at Li Zhanqing's artistic creation process in the past 40 years, he is energetic and toughness. Facing the future, Li Zhanqing still has a higher goal and pursuit, here, we jointly hope that his creation will bear greater fruits on this red land!


Curator/ Tang Xinyu

May 8th, 2024


(上下滑动查看)








     关于艺术家  About Artist


2.png


李占卿

Li Zhanqing


1961年出生于湖南岳阳,祖籍河北。1978年一1982年就读于湖南师范学院艺术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当代中国写意油画研究院研究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湖南理工学院教授。



艺术年表

1961年11月出生于湖南省岳阳县县委大院

1968年小学发蒙,小学一年级至五年级就读于岳阳郭亮小学和岳阳代代红小

1972年父亲从五七干校“解放”出来调配到湖南省华容县县委工作,1973年全家随父亲搬迁到湖南省华容县

1973年小学最后一个学期就读于华容县东方红小学

1974-1976年初中就读于华容县城关中学

197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76年创作儿童画《爸爸还在战斗》参加华容县美术作品展

1976年我有幸旁听华容县文化馆主办的农民画创作学习班,由湖南师范学院美术系教师讲学辅导

1976年-1978年高中就读于华容县一中,是学校美术组成员,常参加学校主题宣传活动

1978年应届考入湖南师范学院艺术系美术专业

1981年作品《山泉》获湖南省首届少数民族画展二等奖,并发表在1982年第5期《湘江文学》封底

1982年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

1982年毕业创作《进城》入选1982年湖南省美术作品展览

1982年7月分配到湖南省岳阳师范学校任教

1983年10月作品《等车》入选湖南省首届油画展,同年10月作品《甜》入选湖南省《新人新貌画展》

1984年10月-1987年9月在湖南省岳阳地区群众艺术馆任美术专干

1985年12月《材》等4幅作品参加湖南0艺术集团展览(成立首展)

1986年1月油画《小站》获岳阳地区文艺作品二等奖

1986年1月加入湖南油画学术研究会

1986年1月加入湖南省青年美术家协会

1986年当选岳阳市美协副主席

1986年10月作品《新绿》、《红砖窑》入选湖南省第三届青年美术作品展览

1986年11月作品《春兰》、《小鸟你早》入选岳阳市第二届美术书法迎春画

1986年12月作品《你早》获湖南省第三届青年美术作品展览优秀作品奖

1987年9月调入岳阳市文联《洞庭湖》文学杂志社任美术编辑

1989年作品《天上有朵黄云》入选湖南省第三届美术作品展览

1989年 11月获编辑职称

1990年1月作品《天上有朵黄云》获“岳阳市第四届美术作品展”优秀作品奖

1990年9月作品《午后的门球赛》入选第二届中国体育美术展览

1991年7月作品《红土坡上的绿色》入选湖南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美术摄影书法作品展

1992年12月作品《根》获“92湖南油画艺术展”银奖

1994年4月作品《河西湾的黄昏》入选94年北京油画沙龙展

1994年作品《长廊》入选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湖南展区)后入选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优秀作品展(中国美术馆)

1996年10月-2023年担任岳阳市美术家协会主席

1996年5月作品《长廊》入选现代中国美术展在日本巡展

1996年6月作品《红土坡上的绿色·植树》入选96年湖南油画学会年展

1996年9月作品《红土坡上的绿色·植树》入选首届中国油画学会展

1997年11月当选湖南省油画艺委会副主任

1997年11月作品《红土坡上的绿色之二》入选走向新世纪——中国青年油画

1997年任岳阳市文联《洞庭湖》文学杂志社副社长

1999年7月作品《长廊之二》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湖南省美术作品大展”佳作奖

2000年6月作品《红莲》入选湖南当代油画展览

2000年6月任岳阳市文联《新生活》杂志编辑部主任

2001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2001年7月作品《朵朵葵花向太阳》获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湖南省美术作品展银奖,同年7月入选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

2001年任岳阳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候选人

2001年9月获二级美术师职称

2002年当选岳阳市文联副主席(专职副主席)

2003年作品《碎片No.1》入选“驷马杯”湖南省第五届油画展

2003年作品《碎片No.1》入选携手新世纪—第三届中国油画展(中国美术馆湖南作品展)后入选携手新世纪—第三届中国油画展精选作品展(全国巡展)

2004年7月作品《碎片No.3》获第十届全国美展—湖南展区湖南省优秀美术作品展览银奖

2004年8月作品《碎片No.3》入选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2006年3月作品《碎片》系列参加“回望于前瞻—油画集合展”

2006年10月获一级美术师职称

2008年作品《红土坡上的绿色之三》参加“艺术湖南·湖南省美术作品精品展”

2008年作品《碎片No.3》获岳阳市第一届文学艺术奖

2008年10月获艺术学教授职称

2009年12月作品《秋阳》系列参加湖南小幅油画风景写生提名展

2010年10月作品《红土系列·放风筝》参加湖南省第6届油画展

2011年6月作品《午后的门球赛》获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湖南省美术作品展优秀奖

2011年作品《红土坡上的绿色》系列、作品《碎片》系列6幅入选艺术湖南湖南省油画精品展( 中国美术馆 )

2011年7月作品《十月屏山》入选岳阳市第三届油画展

2011年作品《江西老宅》组画参加2011湖南小幅油画精品展

2011年7月作品《碎片》系列参加“湘情闽意—湖南·福建油画联展”

2012年作品《红土坡上的绿色·垂钓》入选鼎新华南·吾土吾民油画邀请展

2012年7月当选湖南省油画学会副主席

2013年获湖南省文艺人才扶持三百工程首批入选人员

2013年5月作品《秋思》系列参加中国当代油画家系列作品展—湖南油画精品展(上海虹桥当代艺术馆)

2014年作品《远山》参加“中法艺术名家作品邀请展”

2014年作品《远去的故乡》参加2014年湖南省油画学会年展

2015年4月作品参加“物语—三人行”油画展(广东顺德盛世传承艺术馆)

2015年11月作品《山寨》参加齐白石国家文化艺术节“当代中国名家交流邀请展”

2015年作品《屯堡地戏》组画参加“链接视界”岳阳市第五届油画作品展

2016年作品《午后的门球赛》参加“潇湘魂·经典记忆”湖南省美术作品展

2017年作品《侗乡风雨桥》、《侗族古寨》参加“美丽乡村—油画家写生作品展”

2018年12月当选湖南省油画风景研究会副会长

2018年11月作品《朵朵葵花向太阳》参加“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艺术湖南美术创作成果展览

2019年7月《红土坡上的绿色·之四》获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迎接第十三届全国美展—湖南省优秀美术作品展览优秀奖

2019年9月参加岳阳“三人行”油画艺术系列展览(第一场)

2020年5月作品《碎片系列·陨之一》参加首届中国写意油画双年展

2021年2月作品《蓝蓝的天》参加“视道如花·齐白石纪念馆书画创作年展”

2021年6月《红土坡上的绿色·军礼》获“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湖南省美术书法摄影展—‘百年恰是风华正茂’湖南省大型美术作品展”铜奖

2021年10月《碎片系列·陨之一》参加“挥毫当得江山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湖南省画院系列主题性创作工程展”

2022年入选岳阳市首批“名家工作室”

2022年4月作品《碎片系列—陨之二》参展“山河交响—中国南方油画山水研究展”

2022年11月作品《秋色空濛》系列作品参加“家山情蕴·湖南省油画风景研究会成员作品展”

2022年12月作品《滞留的船舶》参加“2022同源·同向—长江流域十三省市自治区美术作品邀请展”

2022年12月作品《碎片系列·陨之二》参加湖南省油画学会十周年作品展

2023年4月作品《碎片系列·陨之一》入选第八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览

2023年作品《一岸芦苇香》参加岳阳市“守护好一江碧水”油画创作精品邀请展

2024年4月批准为北京当代中国写意油画研究院研究员


(上下滑动查看)







     艺术家作品  Artistic works


红土地系列      



步入90年代,李占卿开始关注现实题材,特殊的成长经历和鲜活的生活场景无一不启发和感召着他的创作欲望和灵感。从第一张《午后的门球赛》开始,到《红土·绿植》结束,李占卿深耕《红土地》系列达二十多年。休闲中的“军人老干部”作为《红土地》系列里最显著的符号让我们不难看出创作者背后的情感支撑。李占卿的父母都是南下干部,曾经主政一方,父辈们光辉的红色历程在李占卿的成长过程中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血液中流淌的红色基因自然成为《红土地》系列的主观铺垫。
洞庭湖畔多山地丘陵,土壤以红色为主,极具地域特色。在《红土地》系列中呈现的红色的土地和绿色的植物恰好形成一组强烈的地貌色彩对比,而“军人老干部”绿色的军帽和军装对应着红色的勋章、小红旗、战机上的“八一”红色涂装等,又形成了另一组象征着那个时代特点的对比,体现了创作手法的主观与客观的高度融合。李占卿对画面色彩处理上的反复推敲与深思熟虑,成就了《红土地》系列在色彩构成上的高妙之处。
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军人老干部”的造型深受江南一带民间木雕的启发,看似整体划一的人物塑造其实都极具个性心理特征。在强化人物特征的同时有意减弱树木的体积感,画面张弛有度,厚薄结合,视觉感受上耐看过瘾。在李占卿的笔下“军人老干部”或是敬礼、游园、下棋、植树或是三三两两交流、或是是喃喃自语,把老干部退休后“马放南山”的悠闲生活表现的入木三分,恰好反衬出革命峥嵘岁月的紧张与残酷。《红土地》系列是李占卿创作过程中非常成熟的一个系列,作品也屡屡在官方的重要展览中展出、获奖。




《红土坡上的绿色·植树》180cm×150cm 布面油画 1996年

《红土坡上的绿色·下军棋》190cm×170cm 布面油画 1997年

《红土坡上的绿色·映山红》180cm×150cm 布面油画 2019年



《红土坡上的绿色·向日葵》190cm×170cm 布面油画 2000年


《红土坡上的绿色·军礼》190cm×170cm 布面油画 2023年


8.png

《红土坡上的绿色·军礼》

草稿展示


长廊系列      



90年代,中华大地掀起了一股晨练的热潮。人们在不断提升的物质生活之外,需要追求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来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而养生武术、气功、太极、舞剑等传统体育运动能获取一种身体的健康和身心的愉悦。李占卿特别善于关注当下的生活,他把晨练这一独特现象和中国传统的建筑元素——长廊结合在一起,创作了《长廊》系列。李占卿通过这一绘画系列再现了这一时期人们的精神状态,同时也表现了当时人们在精神追求方面的多元与迷茫。
通过长廊系列,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将浓郁的中国传统元素、符号通过打散、叠加、解构、重组使得画面获得了现代绘画的意味。无论是廊柱还是其它木质雕花构件,色彩都压缩在红和绿两个颜色层次当中,同时作品极其注重对人物的动态、表情、特定的服饰的塑造与刻画,从而使得对对象精神状态的表达入木三分。在画面构成上把人物和建筑进行重合与叠加,极大的开拓了画面的空间,丰富了作品的视觉感受,可让画面所承载的信息更加丰满,因此我们可以感受到李占卿在创作上面总是打破窠臼,对图式的探索积极有效、永不满足,并且找准了自己的方向。


从时间线索上面,我们发现《红土地》系列和《长廊》系列几乎是一个平行的创作期,它们在创作时间上交织在一起。绘画形式和技法上面既有相通的地方,又有不一样的表达。




《长廊·之一》 180cm×150cm 布面油画 1994年


《长廊·之二》 180cm×150cm 布面油画 1998年


《长廊·之三》(未完成) 180cm×150cm 布面油画 1998年


长廊·之三

草稿展示



 碎片系列      


李占卿的《碎片》系列体现了他对东方传统文化元素的深刻理解和创新性的转化与表达,同时也展现了他对现代艺术理念的独特见解和实践。
《碎片》系列是李占卿在步入中年之后的艺术沉淀,是他深入思考直面绘画本体的成熟表达。从发现古陶瓷碎片这个特殊的文化载体到极具审美意味的表达,他在这一系列中反复探讨了传统文化和当下观念共同糅杂在一起形成的文化现象。《碎片》系列在表现技法上不再追求三维空间的塑造而是转向二维空间的平面化去探索绘画的本体,这和格林伯格的艺术观点不谋而合。
《碎片》系列早期作品(如《碎片—1》)追求平面的“有意味”的形式,通过鲜艳的颜色对比,生成一个极具自我面貌的图式,这种图式在观念上贯通中西,因此在视觉上很有冲击力。后期作品(如《碎片系列·陨之二》)在前期创作的基础上,以古陶瓷碎片和厚重的风景进行搭配,北方的黄天厚土和南方民窑碎片的那种轻灵通透、明丽轻快的色彩交织在一起,反复渲染了文化沃土这一历史属性,视觉感受上极其震撼。《碎片》系列作品把地域文明的复杂性、多样性、丰富性穿插交织在一起,用独有的图式重塑了一种全新的精神图腾,作品传达出来的中华民族的文化力量足以和西方现代艺术进行对话。
《碎片》系列从早期对绘画的本体探索逐步过渡上升到对民族文化的艺术构建中来,所以李占卿对艺术的探索是不断地在变化中去寻求的对艺术本体认知的平衡,这种不断上升的观念和技术在李占卿的创作中突破整合,形成的一种全新的自我图式,这种图式清晰有力、面貌突出,是李占卿艺术创作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因此它具有极大的创造力和学术价值。

《碎片·No.1》 180cm×150cm 布面综合材料 2003年


《碎片系列·陨之二》 180cm×150cm 布面综合材料 2021年


《碎片系列·陨之三》 180cm×150cm 布面综合材料 2021年


 秋色空濛系列      


《秋色空濛》系列是李占卿经过多年创作的沉淀后自然而然生成出来的一个创作状态。作品比起之前的现实主义题材创作来说更显惬意轻松。作品尺幅不大,讲究笔法的趣味性与构成的别具匠心,基本都是现场写生,没有宏大的叙事,但是笔下却展示了真实的内心,反映了一种心态上的澄明与宁静。



《秋色空濛》 90cm×70cm 布面油彩 2016年


《秋色空濛》 90cm×70cm 布面油彩 2016年



 隐隐青山系列      

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李占卿总是在创作上追问新的图式和技法,就像当年塞尚面对圣维克多山一样,不断去探寻绘画的真谛。透过《隐隐青山》系列,我们看到了李占卿心中的“南山”与“桃花源”。《隐隐青山》系列展示出一种东方意蕴的恬静、舒适和闲散。在画面中我们不难看出江南风景对作者在心灵上的滋润与启迪,感受到了一种源自古代文人追求精神上的天真烂漫。这种烟雨江南、白墙黛瓦、绿水青山的元素,通过艺术家用稀薄的涂抹方式制造独特的肌理,去表达一种隐晦的、不确定的思绪,这种多年的价值沉淀与对人文精神的追问,奏响了一曲和谐的浪漫华章。


《隐隐青山》 90cm×70cm 布面油彩 2017年

《隐隐青山》 90cm×70cm 布面油彩 2018年




 地戏系列      

《地戏》系列是李占卿带学生去贵州屯堡写生时的创作。屯堡的地戏是散落在民间娱人娱神的一个戏种,演员主要是当地农民,它不需要舞台,也没有绚丽的灯光,在锣鼓声中头戴木雕面具按剧目进行表演。地戏古朴、粗狂的表演风格和人文精神深深地打动了“另眼看戏”的李占卿,与他心中的朴素的审美观形成了一种呼应与共鸣,于是作者满怀激情的创作了这个绘画系列,作品的尺幅都不大,而且是画在木板之上。他在画面中探讨了鲜艳的色彩与情绪表达之间的一种微妙的关系,我们通过作品能强烈感受到李占卿对古老民族文化流露出来的热烈的向往和炙热的激情。


地戏系列 草稿展示


《屯堡地戏》40cm×40cm 木板油彩 2018年


《屯堡地戏》40cm×40cm 木板油彩 2018年



 纸本系列      

纸本》系列是李占卿对绘画材料的多元探索。油画棒、彩铅、水彩等绘画材料在他的手下,有如布施了魔法,一幅幅轻松自如的小品就此跃然纸上。系列作品无论是绘画细节还是整体表达都呈现出成熟而活泼的意味,传递出一种松弛、灵动的绘画性。然而看似轻松的表达,实则需要多年积淀的绘画经验和高超的审美品味。透过一件件作品我们看到了作者在每一笔上都付出的设计与考量。《纸本》系列作品在表达上回归自我的态势明显,从这些作品当中,我们可以看到艺术家对自我表达的一种放逐与沉浸,追寻心手合一的神游。


《老车间》系列之一 53cm×38cm 纸本水彩、油画棒 2021年


《远山》系列之一 53cm×38cm 纸本水彩、油画棒 2021年




 青春记忆      

《乡土》系列是李占卿在青年时期对艺术的探索之路。他善于自我学习自我成长,在资讯不发达的年代凭借有限的画册和展览,从艺术大师和各个艺术流派吸收优点,结合地域特色,逐步形成个人风格。在这个时期,我们不难看出西方现代主义的构成、立体主义和国内正在

兴起的伤痕美术与乡土美术对李占卿的影响。这个系列的作品在形式与内容上进行了多方面的逐步的探索,他们是李占卿未来艺术发展的垫脚石和必经之路。在这个阶段中,我们看到了李占卿敏锐的艺术嗅觉、果敢的创作能力和对艺术发展方向的有效判断。


《山泉》 70cm×68cm 布面油画 1981年


《等车》 90cm×70cm 布面油画 1983年


《三个猎鱼人》 170cm×150cm 布面油画 1987年







     艺术访谈录  Interview Record


主持人:您能分享一下您的从艺之路是如何开始的吗?是什么激发了您对油画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李占卿:小的时侯,我母亲说她16岁扛枪抗日之前就爱剪窗花,绣枕头,绣鞋面,剪出来绣出来的图样可好看呢,父亲革命前读过私塾当过小伙计,读书计帐练就了一手好毛笔字,这大概是传给我的基因吧(笑)。小时候,文革期间看的书儿极少,能读到一些小人书就不容易了,那时我爱照着小人书上的画画下来,也没人教,画下来很像,这大概是模仿力强吧(笑)。读小学出黑板报,宣传栏要写字画刊图什么的我能站出来胜任,这种自信一直到高中。后来进高中挑进了学校美术兴趣小组,这个组除了课余临摹画,还常常配合学校的主题宣传活动,例如学校的宣传栏,“批林批孔”主题教育展,运动会宣传画等等。读中学的时候,1975年我所在的县文化馆举办了一个农民画创作学习班,当时是湖南师范学院的老师们前来支教,我们家就住在县文化馆的一条街上,开班期间我常常钻进去人旁听辅导课,特幸运的是能看到老师的写生示范,这个良机是我1978年顺利考上大学的根本原因。


主持人:在您的艺术生涯中,有哪些关键的艺术经历或转折点对您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占卿:读大学上专业课要解决造型、色彩和技法等问题,外出写生采风课,就是背着铺盖行李下到湘西的僻壤村落插队落户,一门心事体验生活,把打动你的东西记录下来,搜集鲜活的素材回校进行创作。我的第一幅创作画《山泉》就是体验生活的结果,画里的一家子响午收工回家的路上,烈日下接喝泉山的场景,这时泉水是个主题,山泉是他们的生命之泉,寓意山民们的心地善良,像泉水一样清纯。那是“85美术思潮〞之前,那个年代就是面对“现实”,毫不虚无。接下来无障碍的进入到创作,毕业创作画了《进城》。那个年代的艺术母乳的喂养,环境、教育就是那样,养出来的我就是现在的我(笑)。


主持人:您的艺术风格独具特色,能否谈谈您的艺术风格是如何形成和演变的?

李占卿:其实我的绘画谈不上有什么风格,我就是用不同的题材,不同的感受,自己想要的,以恰当表达的语言及手法、方式去诠释罢了。这样看来似乎没有个人风格样式的延续性,我以为我个人的绘画之路,系列出品,就好比我个人建造的大房子,是个适合我个人享用的空间,今天住这间,过段时间住那间,不老住一间房。画画干嘛老一个样,似乎教人记住我(笑),我行我素,违心的事我做不来。当然,我的几个系列作品,能让人记住某幅画就不错了(笑)。关于演变,我的绘画历史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乡土题材和《长廊》系列是朴实的现实主义题材;第二个阶段:是红土系列一一民俗的造型,色彩和散点透视在作品中的运用;第三个阶段:碎片系列—一我国民间美术元素与立体主义融合的图式。


主持人:作为一位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艺术家,您在教学相长方面有哪些总结和心得?

李占卿:教大学美术学专业绘画方向的学生,我始终以为应该先重技法,再思想,再观念。思想再活跃,观念再新,没有技术语言的功底,行不通,那只是空中楼阁,漂漂然。教学生要因材施教,是啥样的材料,啥个想法,去引导发展,要客观地遵重学生个性,不能一个要求,一个做法,一个方向,一个目标地埋头教学生。不然,会没有学生个人自由发挥的空间,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就会没了保障。我最怕学生的画同老师的画一个样,画像老师的画只能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是个牵手学步的过程,最终得撒手,走各自的路。


主持人:您在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过程中,是否受到过其他艺术家或艺术流派的影响?能否具体谈谈?

李占卿:早期乡土题材的作品主要受实现实主义画家米勒和杜米埃的影响。创作追求有两点:一是作品注重客观事物的真实表达、感性的成份偏多。二是遵从内心,从内心出发挖掘题材,在观察、思考、体验过程中注重情感的植入。《红土》系列作品带有一定的主观表现性,受影响的画家有勃鲁盖尔和席勒。作品特征注重内心情感的外在表现,同时借鋚中国民间美术的造型和色彩,借鉴民间美术作品画面的构成方式以及散点透视法。作品《碎片》系列以中国民间美术元素运用到个人的油画创作中的同时,受影响的有立体主义画家乔治·布拉克和毕加索。借鉴立体主义以追求碎裂,解析,重新组合的形式,消解其作品的描述性和表现性的成份,力求组织起一种几何平面化倾向的画面结构,强调空间审视方式和特点。


主持人:怎么看待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艺术在您的生活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李占卿:我们都知道,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是生活的反映.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史前艺术的洞窟岩画,是古人类用朴实的手法自然表达生活,是对生活的记录方式,原始的美是古人类潜意识的表达记录的结果与需求。历来纤夫的号子声,是他们劳动和体力释放和心理的自然需求。以及齐心协力的需求。民间相亲的对歌和服饰的绣花纹样,这些都是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产生美。我算得上是一个热爱生的人,我不追求绘画的结果把自己当成苦行僧(笑)。在生活里,我总是自然而然的留意打动我的事和物,然后记录下来。
我家住在市区金鹗山下的时候,我常上山溜达。山上每条小路,甚至一草一木我都熟悉。当时最吸引我的是那些炼气功的人,从他们身旁过,感觉有一股磁力吸人,于是乎我有了表达的冲动。在《长廊》里,我将他们构置在有中国传统建筑特征的长廊里面,以此作为画面的构成框架,寓意着中国气功文化的渊源流长。我狠下功夫刻画人物神韵,力求画面空间的写意性。

我想参加"第二届中国体育美术展"。画什么呢?我不是一个好运动的人,自然不懂得体育,当然犯不着找个体育项目去画,还是画我熟悉的吧。"物以类聚"这话一点不错,我父亲是个地方干部,他没当过兵,但老是同地方军区的宽叔和振伯他们在一起。离休前,他们聚会喝酒是每人拎着"德山大曲"的瓶子喝的,人家都说我父亲没有醉过他们的交往从不诡秘,听他们说话直来直去的,说话激动了总是像打雷。当他们老了,行动不便,还常常送一瓶酒、一包烟、或一包新茶来表达同志情义。我父亲爱写毛笔字,他用饱满的颜体为宽叔写了一条幅"豁达"二字,是我送过去的。耳濡目染的我,于是就有了《午后的门球赛》。这是我的作品第一次参加全国美展。再后来就有了"红土"系列。


主持人:我们都知道艺术家的创作活动是一个很私密的过程,但是很多艺术家会在某些时间节点,组成各种艺术团体。为了共同的艺术观念和艺术理想走到一起,提出明确而响亮的艺术主张,积极主办画展和开展各项艺术活动,取得了重要的影响。例如80、90年代的野草画会、新星画派等,它们在中国现、当代艺术发展的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请问您在这方面有何经历?

李占卿: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当时的美术界以青年为先锋的一场与世界艺术接轨对话,挣脱传统枷锁,反固守"本土文化"的一股思潮,也就是大家知道的"85美术思潮"。的确,通过这场对传统文化观的认识和绘画价值观的突破,以及艺术借用西方现代艺术的观念与手段有了一些改头换面的新气象。我记得兴起的艺术团体有改革开放初期的北京“星星画会”。上世纪八十年代间湖南相继成立了长沙"磊石画会"、湘潭的"野草长会"和湖南0艺术集团。

1985年我已在岳阳地区文化馆工作,当时一门心事想"创作",85年自然卷入了这场运动.加入到了湖南“0艺术集团”,在长沙烈士公园举办的一场画展,我拿了四幅画参展,其中代表性的作品《材》,画面呈现的原木以寓意事物由表及里和曲与直的构成关系。当时刊发在“中国美术报”。


主持人:您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主张,能否详细阐述一下您的艺术主张是什么?

李占卿:艺术创作要求作者具有丰富的生活基础,具有对生活底蕴敏锐的表现力和对生活事件、自然风光、人物言行等客观审美对象的形象感悟力,要求作者具有对生活去伪存真、由表及里从而揭示主旨,表达情感的组织构思能力,同时要求画家熟练的掌握艺术技巧,并具有别出心裁的艺术表达能力。对于艺术的内容来说,主题具有统帅的作用。艺术家对某一方面的生活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和表现欲望,并愿意将它们吸收为创作的题材,正在于艺术家的某种思想、认识、理念与之吻合或接近的,或者说艺术家面对生活,自然而然地接受了生活的某种暗示,受到启发,产生了对事物新的、独到的认识,并滋生了创作冲动。我对民间美术情有独钟,尤其对那些吉祥图案、青花瓷、彩陶纹盆、河北吉州窑的瓷器、剪纸、园林假山等钟爱有加。这些民间美术全然是一种原生态艺术,在图像泛滥的今天尤为可贵。我努力将油画创作立足于走民族化的道路。从形式上借瓷器的碎片、皮影等作为油画语言元素,加以重新组合构成,赋予新的时代精神与文化内涵,从文化溯源中表达艺术家对民族艺术传统的重新诠释与解读。

我选择民间美术元素运用到油画创作中,就是对艺术传统的一种保护和弘扬。对于民间美术不是简单的沿承因袭,而是一种创新与改造,在油画创作中体现民间美术的元素,也就是一种改造与创新,是一种与时俱进的表现,民间美术是一种永恒与活态的,这就意味它将发生变化,必将往前走,必将出现新的形态。"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们在创造本土艺术时,应该揭开了"民间艺术是一切艺术的母体"这一命题。艺术家用心灵感悟着人类的种族、图腾、宗教、生活、风俗以及人类的全部信息,用深情的画笔,描绘着地域风光和民俗生活的神韵。民间艺术如滋养万物的土地,无论你是参天大树,还是花枝招展,最终必将回落到这片永恒的土地上轮回发展。这一切构成的"本土性油画"的出现应是众多艺术家的共同目标,而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更多热心于民间艺术的艺术家的理解与支持,以及对民族经典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主持人:在您看来,当代艺术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方面或问题?您如何看待当代艺术的发展与挑战?

李占卿:这个问题好大,几句话说不清(笑)。中国当代艺术问题,不单纯是形式语言和创造风格面貌的问题,而是涉及艺术主体精神和全面修养的综合问题。

当代艺术离不开本民族文化的精神辅垫,要有中国传统哲学的高度呈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最为明显的就是东西文化价值取向上的差异。文化价值差异更多取决于各自的文化传统。文化传统的差异导致了不同地区人们价值观和审美观的鲜明差异。要形成自己的当代艺术风格,还必须在民族传统文化与现当代外来文化的碰撞中去寻找发掘它的精神内涵。要求艺术形式的当代性.就得广泛地吸取当代外来艺术的有益因素,为我所用。中国当代油画重视油画艺术形态的当代性,需要有新的形态表达,用新的艺术语言来表达时代精神。


主持人:您当年从湖南师范大学艺术系毕业就分配到师范学校教书,两年后又去了文化馆和文联工作,并且时间较长,2006年您怎么想着又去大学教书呢?

李占卿:1982年大学毕业,我被分配到岳阳师范学校教书。那两年,是我最快乐美好的时光。当时学校里有一帮刚毕业的年轻人。学校在郊区,周边青山绿水的。我们每天晚饭后去散步,一路上开玩笑的,赋诗的,调嗓子眼的,怪声怪叫的,都显得那么可爱。每次往回顺手采一些野花野草,插到盛水的容器里,将它置于书案上。植物散发的芳香,常带给自己幸福的幻想。二十出头的我,好象每天都有好事在等着,那时候真感觉到了"太阳每天都是新的。"那时候很单纯,也不想争当什么先进、当什么画家。那个状态,画画自然轻松自如。
1985年种种原因我离开了我热爱的讲台和我居住两年温馨的顶楼小屋,去文化馆当上了美术专干,在群众文化辅导的任务之下,从事创作,我很乐意。可惜,感觉还没干发热,1987年岳阳搞“教师归队”又要招我回学校,我烦了,真不想动了。这个时候文联急需要一个杂志美编,经商议我同意去,然后组织出面因工作需要免我不归队了(笑)。这一去一干近20年。在社会干久了,我突然想去学校当个专任教师.既教了学生又自己画了画,这样岂不是单纯多了,于是说去就去了学校。在学校我认真教好书.不惹事.专干自己的正事,一直干到退休(笑)。

(上下滑动查看)






推荐阅读  

Reading recommendation

 请点击下方文字查看详细内容

公教活动现场】| “名家讲堂”第一期:从心灵出发——李占卿创作略谈

公共教育活动预告】| “名家讲堂”第一期:从心灵出发——李占卿创作略谈

喜讯】| 我馆谈汩展览海报设计入选2023中国博物馆美术馆“年度十佳”!

喜报】| 岳阳市美术馆荣获文旅部2020-2021年度全国美术馆优秀公教项目提名奖

【获奖公告】 | 岳阳市美术馆荣获全国百佳公共文化空间奖

喜讯】| 岳阳市美术馆标识设计荣获第十九届“中南星奖”设计艺术大赛专业组等级奖银奖

【入选项目】 | 我馆王峰参加2019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培训班

【招募公告】 | 岳阳市美术馆志愿者招募开始啦!

【观众答疑】 | 岳阳市美术馆微信公众号留言答疑

【入馆指南】 | 参观岳阳市美术馆必看指南



监制 | 戴剑   

一审 | 万琴
 | 唐新宇
三审 |  王伟  
编辑 |  万琴  谈汨     





20210111.JPG


作品欣赏

若无特殊说明,本站内容均为岳阳市美术馆,岳阳美术馆原创整理,未经授权严禁采集转载或做二次修改,违者必究。

本文地址:http://www.yysmsg.com/art/763.html,转载请保留本链接。